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研究

发布时间:2018-01-09     点击:14926

摘要:目的:分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出现的原因,并提出预防策略,为血液检验质量提供保证。方法:选择125份存在误差的血液标本,对这些血液标本进行分析并找到检验结果误差出现的原因,给出相应的预防对策,从而促进血液标本质量的提高。结果:造成血液标本误差出现的原因:血液采集因素包括血液抽取时间过长、血液抽取时间过短、样本量采集过多等;病患个人因素包括未按照规定时间参加检验、未按照要求禁食、月经期接受检验等;送检因素包括样本采集后超过规定时间送检、血液样本与检验申请单不一致等;标本检验因素主要包括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验工作、检验过程中利用抗凝管错误、未按照检验要求进行血液样本预处理等。结论:造成血液样本误差的原因有很多,为了预防误差应在检验工作中有效采取预防策略。
关键词:血液检验标本误差;原因;预防策略
        血液检验质量管理与临床输血、用血安全生产直接相关,因此必须对血液检验过程进行全面管理,降低标本误差,这样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真实可靠。一旦血液标本出现误差,将会出现标本难以满足检验需要等问题,所以必须对血液标本误差的出现进行积极预防,保证顺利将检验工作完成,切实提升检验结果精确性。为了从最大程度上避免标本误差出现,本次研究着重分析标本误差产生的原因,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策略,供大家参考。
1资料与方法
1.1一般资料
       本次研究的对象为125份存在误差的血液标本,均选自我院2014年1月~2017年1月检验科,误差判定标准为不能满足临床检验要求,可能会对临床检验结果造成严重影响。125份标本抽自125例患者,其中男62例,女63例,其年龄在14~74岁之间,平均年龄为(41.3±11.9)岁。标本误差主要包括28例标本污染,32例标本凝血,8例标本溶血,23例标本量过大,15例标本量过少,19例标本稀释。血液标本来源:28例来自内分泌科,15例来自骨科,21例来自脑外科,14例来自普外科,25例来自妇产科,6例来自感染科,其余来自呼吸内科。
1.2方法
       采用静脉采血与皮肤采血阆中方法进行血液标本采集,其中静脉采血时利用真空或开放采血法,以肘部正中静脉为采血点,采血时取患者仰卧位或静坐位,皮肤采血时以无名指指腹为采血点,血液样本采集完成后,由专业人员结合临床医生申请的检查项目检查血液标本外观、采集量、是否出现凝血情况等,并询问采血部位、时间、过程及患者身体情况等,从而判定血液标准是否合格。检验科将125份出现血液检验误差的标本标记为不合格标本,并将结果向临床科室反馈,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出现的问题,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。
1.3统计学处理
      利用SPSS18.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,利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,以P<0.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。
2结果
      分析125例存在误差的检验标本后,发现造成血液标本误差的原因有如下几种:①血液采集因素:5例(4.0%)血液抽取时间过长,3例(2.4%)血液抽取时间过短,10例(8.0%)样本量采集过多,5例(4.0%)样本量采集过少,7例(5.6%)采集后剧烈震荡。②病患个人因素,8例(6.4%)未按照规定时间参加检验,9例(7.2%)未按照要求禁食,1例(0.8)月经期接受检验,2例(1.6%)检验前参加剧烈运动或活动。③送检因素:43例(34.4%)样本采集后超过规定时间送检,1例(0.8%)血液样本与检验申请单不一致。④标本检验因素,3例(2.4%)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验工作,2例(1.6%)检验过程中利用抗凝管错误,6例(4.8%)未按照检验要求进行血液样本预处理。
表1125份血液标本误差出现的原因

样本误差原因   例数 百分比
血液采集因素 血液抽取时间过长 5 4.0
  血液抽取时间过短 3 2.4
  样本量采集过多 10 8.0
  样本量采集过少 5 4.0
  采集后剧烈震荡 7 5.6
病患个人因素 未按照规定时间参加检验 8 6.4
  未按照要求禁食 9 7.2
  月经期接受检验 1 0.8
  检验前参加剧烈运动或活动 2 1.6
送检因素 样本采集后超过规定时间送检 43 34.4
  血液样本与检验申请单不一致 1 0.8
标本检验因素 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验工作 3 2.4
  检验过程中利用抗凝管错误 2 1.6
  未按照检验要求进行血液样本预处理 6 4.8
3讨论
       随着近年来我国临床医疗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,检验科检验技术也获得了很大进步,临床检验对很多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都有非常重要的导向性作用,血液检验样本中是否有误差存在,直接影响着血液检验结果的正确性,正因为血液检验结果直接关系到疾病诊断的正确性[1],因此检验科人员在工作中必须深入分析血液检验误差出现的原因,并针对误差的出现及时采取干预性措施,从最大程度上确保血液检验结果的正确性与科学性。
       本次研究结果显示,造成血液标本误差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四种:血液采集因素、病患个人因素、送检因素及标本检验因素,其中,血液采集因素主要包括血液抽取时间过长、血液抽取时间过短、样本量采集过多、样本量采集过少、采集后剧烈震荡等;病患个人因素主要包括未按照规定时间参加检验、未按照要求禁食、月经期接受检验、检验前参加剧烈运动或活动等;送检因素主要包括样本采集后超过规定时间送检、血液样本与检验申请单不一致等;标本检验因素主要包括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验工作、检验过程中利用抗凝管错误、未按照检验要求进行血液样本预处理等。
在检验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加强血液检验意识,有效制止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出现,确保血液检验质量,为临床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。血液标本采集之前,护理        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基本情况,保证其与申请单相符,然后说明相关注意事项,充分考虑可能会出现误差的各种原因[2],女性患者要注意避开月经期,各项基础性工作做好后才能顺利进行血液采集。与此同时,要想降低血液标本在采集过程中出现的误差,应注意提升护理操作技能,在平时的工作中树立起认真负责的态度,采血之前认真检查注射器,确定试管是否完好,保证标本不会与空气直接接触。注意采集过程中抽血时间不能过长,血液标本必须符合需要采集的数量,采集后的血液应与试管中抗凝剂充分混合,注意动作一定要轻柔,不能为了尽快完成任务而剧烈摇晃标本[3]。血液采集完成后需要将其送到相关部门检验,送检过程中血液标本可能会出现误差,所以注意不能拖延送检时间,应及时检验标本,否则可能会加大检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,注意送检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剧烈晃动[4]。上述事项均可能影响血液检验的正确性,因此必须加强送检过程中送检人员的各项基本操作,不断规范制度为工作人员提供指导。
        综上所述,医护人员必须详细了解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,在检验血液标本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操作,充分重视血液检验过程和送检,同时检验人员应注意与临床医生、护理人员的沟通与交流,一同参与到检验室质量管理工作中,从最大程度上减少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出现,保证检验结果的精确度与可靠性。
参考文献:
[1]孔巍. 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探究[J]. 系统医学,2016,(11):25-27.
[2]吴燕芳. 导致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[J]. 基层医学论坛,2016,38(29):4121-4122.
[3]贾建刚. 浅论导致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预防措施[J]. 当代医药论丛,2015,29(15):47-48.
[4]李春艳. 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探究120份[J]. 中国社区医师(医学专业),2013,19(09):288.
 

  • 上一篇:中江县中医医院健康教育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估
  • 下一篇: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估
  • 官方微博

    官方微信